藉石明道

文/楊佳惠 2015.10.5


緣起
  縱觀古今中外,我們可以發現,人的一生幾乎都是為著生存和學歷、經歷在打拼,而且無論學歷高低、經歷多寡,多數的人在中年之後會開始慢慢走入病歷,最後,因著老、病而進入「死亡」。絕大多數的人在短暫的一生中,為著日常三餐而忙、盲、茫,不知自己生從何來?死向何去?相反的,也有少數人在其一生中目標明確、藉物明道,終能活出生命的熱力與光彩。如何讓自己的一生活出真正的價值,得以破迷開悟?不會僅只在生存與生活中打轉,而能昂首挺立於天地之間、與天地靈氣和宇宙大道息息相通?其中的關鍵點,就是要得遇明明白白的 人生導師,追隨之並學習之,乃能儘快找到正確的人生目標與方向。
個人有幸追隨 慧行導師林呈財博士近二十年,一路走來,深感受益良多,尤其心靈上之富足,正是我在人生旅途的力量泉源。以下篇章內容即是 慧行導師指導學生們如何賞石、「藉石明道」的重點內容,謹此整理與大家分享。
石頭與人類文明
  相對於地球五十億年的歷史,人類的文明開始至今不過八千年,在這八千年間,從四大古文明的兩河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華夏文明、乃至希臘文明到羅馬文明,我們發現,諸多古文明的發展均與「石頭」有密切的關係。例如兩河文明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是雕刻在石頭上;埃及金字塔是由每顆重達2.5噸的石頭所建造;印度釋迦牟尼佛坐在金剛石上開悟證果;華夏文明中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展現的巨石文化,具有震撼人心的生命力與穿透力;源自於希臘文明的羅馬文明,在西元前27年渥大維開始執政的帝國時期,為了統治帝國的廣大人民,施行帝制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讓帝國百姓個個成為剛毅木訥的「石頭人」,進而「回歸自然、道法自然、反璞歸真」,達到迦圖執政官時期,羅馬人民純潔高貴的品質。奧古斯都因此自豪地說道:「當我來到羅馬時,它只是一座磚城;當我離開羅馬時,它已經成為一座花崗大理石城。」
石頭的歷史
  石頭與人類的進化及文明的昇起是如此密不可分,更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自應對於石頭的源起,培養正確的認知與深刻的認識。
依據科學家長期以來的研究,當太陽系尚未形成之際,整個宇宙只是一團由許多塵埃所組成的雲氣,所謂「混沌初開,太虛初極,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描述的正是此時的狀況。大約在五十億年前,因為地球附近一顆古老的星球產生爆炸,石塊噴射進入了這團星雲,使星雲因為重力分布不均而開始以這些石塊為中心產生旋轉以及收縮,收縮的過程中產生類似核反應的爆炸。太陽,因為本身爆炸的溫度最高,成為穩定且可以自行發光的恆星,其他還有九顆星球,則圍著太陽以一定的軌道運行,成為它的行星,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所居住的這一顆地球,正是其中的一顆行星,時時刻刻按照橢圓形的既定軌道,週而復始繞著太陽運行。
石頭是大地的舍利子
  由於太陽在爆炸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的隕石,這些隕石衝撞到地球上形成大大小小的坑洞,地球本身也持續發生火山爆發,在地表上到處都是金黃色的岩漿。又過了數億年,地球因為氣候變化日以繼夜的下起大雨,原本高溫的地表開始降溫,雨水填滿了大大小小的坑洞,形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海洋和湖泊,原本的岩漿更因為冷卻而形成了地表隨處可見的石頭。所以,石頭的源起曾經是像氣體般的一團雲氣;石頭也曾經是像液體般的滾熱岩漿,然而現在我們所看到固體狀的石頭,可以說已經是石頭步入老化、死亡之後所形成的舍利子。
石頭是大地的母親,是「雲之根,地之骨」,石頭的歷史有五十億萬年之久,它的生命比地表上任何一種物體都要來的長久,石頭見證了地球的歷史,更述說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道理。中國人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正因為古老的石頭在形、質、色、紋之外更蘊含著「道」,使中華民族的賞石文化豐富無比,增加了許多的內涵與可能性,成為我們珍貴而無量無邊的寶藏。
什麼是「道」?
  現代哲學思想家史作檉先生說:「必有一物出現在空間之外,那使一切有形的空間物成為可能的存在者。若以空間物之派生性而言,反而那未可真見之根自者、力量者或時間之物,成為人與自然間必須要弄清楚之文明中的非文明物。果真如此,那一切以某空間形式所呈現之文明物,也就必然地成為那文明外之非文明物的形式象徵。」史作檉先生係以此說明繪畫的傳神、神韻的「神」,我個人認為此一物外之物即是「道」、即是「智慧」、即是「真理」。
慧行導師經常告訴我們:「智慧不會單獨出現,必定伴隨著美感而來。」美感具有一種普遍性,德國的康德稱之為「主觀的普遍性」,此普遍性不但來自人類主體美感心靈的先驗形式結構,也肇因於客體美感對象的形式結構。因此,美感的感受乃是一種主客合一、情景交融、心與境渾然一體的整體經驗。美感顯現在日常生活當中以及各種藝術品裡,這必定會受到當代整個風俗習慣、思想文化的影響。例如希臘文明注重理想,表現在神廟建築上即呈現出比例的協調與對稱;羅馬文明注重實用,萬神殿挑高四十四公尺的圓穹頂使它能夠呈現內部最寬廣的空間。華夏文明則是強調「道統」,以中華文化的泱泱氣度將固有的花道、茶道、鯉道、香道、石道調和統一,使之巧妙的融合在世世代代先民的生活裡,成為華夏文明堅不可摧的底蘊磐石。
結語
  「道可道,非常道」,這個無窮無盡的物外之物──道,史作檉先生所謂的「文明外之非文明物」,要如何去闡述甚或發揚?正是 慧行導師多年來以「藉石明道」為主軸,經由一個個具象而獨立存在的石頭作為形式象徵,帶領我們返歸「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道」的不可思議解脫境界。


建議使用I E 11.0 以上瀏覽器及 1024*768 解析度/最近更新日期: 2016年7月28日
Copyright 2015 海峽兩岸慧行賞石文化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