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

國子監彝倫堂「賞石文化vs.世界文明」講座 再創高峰


Responsive image
國子監彝倫堂舉辦「賞石文化vs.世界文明」講座

8月15日下午2點,全國賞石界資深名家、中華奇石雜誌主編陳西先生應邀于國子監的彝倫堂進行「賞石文化vs.世界文明」系列講座。講座開始,首先由來自臺灣商業界、教育界、救生界等五位賞石同好,分享他們研習世界古文明與賞石文化的心得,內涵豐富,令人印象深刻,主講人陳西先生隨後開講其特殊的覓石賞石經歷,且深入淺出地論說其對藝術、文化、賞石的獨到見解,讓所有來賓們驚歎連連,多次報以熱烈的掌聲;不僅讓與會嘉賓享有一場如同滿漢全席般的心靈饗宴,更是海峽兩岸又一次成功的文化交流。

Responsive image

主辦單位劉雪筠會長致詞表達對與會嘉賓的歡迎之意

這場講座是由「海峽兩岸慧行賞石文化協會」及「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所聯合主辦,該系列講座之首場是在7月18日由臺灣資深賞石名家林呈財博士所主講,內容多元而深具啟發性,引起極大的迴響,第二場次之講座乃應眾多聽眾之要求而繼續在彝倫堂舉辦。活動一開始,主辦單位劉雪筠會長致詞表達對與會嘉賓的歡迎之意,並說明國子監吳志友館長雖因公務遠行,但仍非常關心此次講座,特別委請劉會長精要介紹國子監彝倫堂的歷史沿革與文化價值。



Responsive image

莆田台商會長夫人珠寶業者楊玉春女士介紹山河大地自然之美、講解地球的起源與生成

五位來自臺灣的賞石同好,陸續上臺分享他們的心得:首先由莆田台商會長夫人珠寶業者楊玉春女士來介紹地球的起源與生成,以及人類所有的緣起都是在這個地球界發生的,山川大地都是自然造化的產物,且人類古文明的起源莫不與石頭有相當的關連。她也談到近二十年來追隨林呈財博士學習、林博士帶領學生們遊學處處,親訪好山好水、增廣見聞,並共同培養正確的觀念和信仰。接著世新大學張智凱教授說明古巴比倫文明在兩河流域的發展,介紹楔形文字對傳承文化的重要性,更介紹世界知名的漢謨拉比法典,其中「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觀念影響巨大,更形成今日中東地區火藥庫及伊斯蘭恐怖主義的遠因。隨後擔任救生總教練的向樹根則從聞名於世的金字塔,開始介紹古埃及文明,由金字塔超乎人力所能建構的宏偉巨石建築,可以明白建築工人數代相傳、終於完成,確實是憑藉著信仰所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且體現出古埃及人對追尋永恆生命的軌道痕跡。

Responsive image

臺灣世新大學張智凱教授說明古巴比倫文明在兩河流域的發展

再者,資深美姿美儀專家衣麗華女士條理清晰地介紹以宗教信仰著稱的古印度文明:當時婆羅門教之下階級分明的種姓制度,引起日漸擴大的階級矛盾與衝突,更形成「百教爭鳴」的特殊現象,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佛教的興起,一個小國的王子悉達多為尋求解脫生老病死的方法而出家學道,終於在他35歲那一年,在菩提樹下、金剛石上,證悟了「人人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而後祂被尊稱為佛陀或覺者。祂宣導眾生一律平等,並且教導弟子要學會「看破」(石頭有皮叫做破,要找出一個「視覺停頓點」開始細細看下去)。而後高中國文教師黃淑芳介紹華夏古文明,包括商朝極具代表性的青銅器文明,周公的制禮作樂,傳承至孔孟聖學強調禮樂道統一以貫之,中華傳統文化涵融了諸子百家的學說,且融合了佛教的思想,一脈相承至今、歷久而彌新。華夏文明中石頭從扮演上古禮器的角色,到水墨畫中藉石而描摹的山水景觀,得以經由文人雅士的敏銳心靈,代代都傳承著與石頭相知相惜的故事。

Responsive image

全國賞石界資深名家、中華奇石雜誌主編陳西先生應邀于國子監的彝倫堂擔任「賞石文化vs.世界文明」系列講座之主講人

爾後,主講人陳西先生由臺灣「石之藝術」雜誌的陳良吉社長談起,這是海峽兩岸賞石界友誼的一段佳話。他又談到自身覓石、賞石以及「漂黃河」的一段特殊經歷,並提出其獨到的個人體認:藝術是一個由『是』到『不是』的過程,他舉黃永玉游黃山歸來而畫黃山為例,原本黃山就『是』黃山,但是當黃永玉把黃山畫成一幅畫時,就已經『不是』原本的黃山了,而賞石則是一個由『不是』到『是』的過程,也就是說,石頭原本『不是』鳥或獸或人物,但是當你對它投射了感情,就把石頭變成『是』一個鳥、獸或人物了;因而賞石確實可以讓人提升靈性、藉石明道。當陳西先生談到「文化」這個大命題時,他先是引用余秋雨先生對文化的定義說:「文化就是精神價值」,陳西先生特別強調:文化是對已經過往的事情回頭去看,所以對文化本身並沒有所謂「創新」可言,只能說由文化中找出新的創意,或是對文化的表現找到創新的形式。陳西先生最後從人類三百萬年的歷史來看,他說除了所謂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之外,一定要把那一段二百九十九萬五千年人類使用石頭、和石頭互動的歷史補足,才算是一部完整的人類歷史。因此,人類文化的根源就是石頭,石頭也就是人類的故鄉。這種種嶄新而發人深省的觀點,不斷博得聽眾的喝采和如雷的掌聲。他最後強調,文化一定要傳承下去,要認知中華文化可藉由傳播和繼承不斷地傳承下去,而賞石文化的推展,首先就要認知到:如果一個人可以懂得欣賞自己,自然就能夠欣賞石頭的美!

Responsive image

主講人陳西先生開講其特殊的覓石賞石經歷,且深入淺出地論說其對藝術、文化、賞石的獨到見解。

Responsive image

五位來自臺灣的賞石同好,陸續上臺分享他們的心得,與會來賓聚精會神聆聽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宣示:「文化是民族的靈魂。」顯示他正以其高瞻遠矚的見識和魄力,帶領著全國人民由「經濟中國」提升至「文化中國」。在這個瞬息萬變、意外無常連連發生的當今社會裡,藉由賞石文化的推廣和探討,讓我們更加認識自己,也更加瞭解我們老祖宗自古以來所賴以生存的環境,正是幫助現代人鑒古知今、找到一個更有智慧的立身處世之道,乃至昇華創造出未來以中華文化為軸心的「廿一世紀新文明」,此即是舉辦海峽兩岸賞石文化系列講座的主旨所在。

Responsive image

講座結束後,與會嘉賓歡喜地和主講人陳西先生合影留念

建議使用I E 11.0 以上瀏覽器及 1024*768 解析度/最近更新日期: 2016年7月27日
Copyright 2015 海峽兩岸慧行賞石文化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